在香港國際電影節開鑼前 ,率先欣賞了 「歐洲電影節」的 " The Last Days of Emma Blank" ( 中譯: 愛瑪臨終前的最後數天),老土的「分身家」劇情充滿黑色幽默,歐洲電影就是有他們的一套。
挑這套電影是被古怪的故事大綱吸引 : 一座鄉村大宅,住了一位垂死的女主人, 她有管家、大廚、工人、男傭及一條狗,閒時不留情面地呼喝他們,或是隨心地Artjam、又或是帶著整隊人出巡散步,人生走至盡頭仍有這樣奢華的生活,死都眼閉吧。
且慢。家人呢? 她的家人在哪 ?
原來傭人管家都是親人!管家其實是丈夫,大廚是胞姊,工人竟然是女兒! 男傭其則是兒子,連那頭狗也是女主人的哥哥 (想不到人還真的能夠演活一條狗...... ) 如此忍辱負重「角色扮演」,不是因為太愛親人故意遷就她,為的是 ─ 錢。又是錢作怪,一幫人等著Emma 死後分身家,後來卻發現這僅是一廂情願,他們一個仙也分不到,在忍無可忍下決意向Emma報復。
但電影也沒有對這幫人的復仇大計有太多的刻劃,反而藉 Emma 女兒Gonnie的反抗及若無其事透視家庭間的疏離及冷漠,所謂的骨肉至親亦僅只是一個名稱,再親暱的稱謂也解不開彼此的心結,我今生沒有選擇地當上了誰人誰人的父親母親姨媽姑姐,因此我只能學習包容讓你得吋進呎。誰說只有男女間才有「瞹眛」的疑惑呢?這既苦亦甜的味道亦在親友間漫延,但是無聲無味的。
電影未段 Gonnie 決定出走離開這個畸形的家,亮麗瀟灑,看著卻令人心酸。影評形容電影是「比黑色更黑色的爭產喜劇」,除了坐在身後的大叔「由頭笑到落尾」,電影院內笑聲反而零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