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早陣子W 對我說,她一個人買了票去看我大力推介的Phantom of the Opera.
「嗯,是我第一次一個人看電影呢。從前從沒有試過。」
她特意send msg 告訴我她的「戰績」。
我「哦」了一聲,隨口道:「我偶然也會一個人看戲,其實挺開心的。」
2. 上週面試前放了一天假讓自己預備,順道用了BC 的贈券看了下午場的 "We need to talk abt Kelvin", 非常暢快。懷著興奮的心情回家,母親問去了哪?我說:「放假去看戲。」「你......一個人睇戲!!!!????」感受到她話中驚訝(好像還有點不可置信)。
為免解釋,我說:「不是,和朋友一起看的。」她才沒有追問。
一個人看戲,其實好有問題嗎?
然後昨日友人斬釘截鐵地對我說 (嗯,也是在一場電影之後):「我不會一個人看電影吃飯的,好自閉!我想要的個人空間不是這樣的。」
「但我都會做這些事啊。一個人看戲是因為很想看一套戲,眼看它都要落畫了,就不想再等別人;一個人食飯,是因為真的餓了要填肚子!肚餓就要吃飯呀。」我理所當然地接上。
「總之就不行!你聽就不要反駁!」友人打斷我的話。然後她堅持要陪我一會直到我另一個約會的時間到了,免得我一個人在街上浪蕩。我感激之餘不斷強調:「其實我真的真的沒有問題的,反正現在也快六點了,我坐車去旺角也差不多了。」
「不行!你這樣會令我不安的!」
「哦......好啦。」
一個人,真的有問題嗎?
大概這城的人都很寂寞,生活中容不下一刻的空閒及獨處,非要把生活填得密密麻麻,有了fb 後,還得把吃過的、玩過的、享受過的以光速post 上網,以證明自己的「充實」,朋友圈中亦有話題可以說,更可擺脫「一個人」、孤獨的不良印象。
記得龍應台在《目送》中寫過這一個片段:除夕夜友人帶來美酒佳餚與她共歡,午夜十二時後友人相繼要離開,不無抱歉地對她說,你一個人真的沒問題嗎? 很寂寞似的...... 然後龍應台帶笑說了句:「親愛的,難道你認為,兩個人就不會寂寞嗎?」
總認為人生必定要經過最深刻的孤單與寂寞,才承受得起往後路上各種各樣的苦難。我很幸運,至今在世廿多年的日子,身邊很多很多朋友,我沒有一刻有過寂寞的感覺,孤單之感也只罕有地造訪,大概是......它們倆都不喜歡我吧。
若如願地九月起行到英國讀書,我想這一年我會好好地交朋友,認識各樣古怪的人,見識各類的風光,卻不是過回與香港一模一樣的生活,因安全感要與在彼邦的「熟人」打交道,吃喝玩樂。不!我不要這樣,這是一次尋找自我的旅程,就讓我「一個人」靜靜地生活,我會適應得到。不用告訴我要怎樣過日子,要交什麼朋友;我其實不愛喝咖啡,我很窮沒有能力過典型的BoBo 族生活,但我知如何窮著過有趣的日子。
Afterall,人生是一場個人的探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