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節好玩之處,是你永遠不知道看的電影會帶來什麼驚喜,或是失望。
《死者之書》就是這麼一套介乎驚喜與失望間的電影。
這是日本國寶級大司川本喜八郎的遺作,結合傳統木偶手藝與電腦特技,展現出古代神話的哀怨喜嗔。電影不易看,英文字幕有點艱澀,與友人討論後才有了個譜:千金小姐日復日抄寫經書,一天偶然發現遙遠山上的佛寺在日落餘暉下,竟然出現佛陀的身影!小姐不顧一切地離家追逐佛影,趕至佛寺時,寺內的老嬤嬤說小姐的前身與這佛影很有關連,這佛影原是死去多年的大津王子的靈魂,不幸被奸人所害,死前無意間見到一個女子的身影,就是貴族小姐的前身了。
於是,電影圍繞著大津王子與貴族小姐的偏執,王子執著於小姐秀麗的容貌,小姐則希望讓死者超脫。二人最後的偏執有沒有得到解脫,電影沒有交待;最終貴族小姐居於佛寺內為王子織布,並把他的容貌畫成曼陀羅,流傳萬世。
短短一個小時的電影,友人看後立即道:「噓! 被你騙了!」然後一整天我們說起那套電影時,只記得王子不斷唸的「mimo- ta- chaja」(well, 我應該也是記錯了的)。
電影實在是較難明白,但日本木偶的精緻細膩教人喜出望外,把故事弄懂了以後,就更覺淒美,有機會再重溫時,大概不會再有「運吉」的感覺吧?誠如不少經典名著,有幾回是你一看就愛上呢?十四歲看《小王子》時強裝明白,待廿十歲再翻時別有滋味;小時候看《紅樓夢》被複雜的大觀園人物嚇怕,大學卻花了半學期仔細研讀。要看懂一本書、一套電影;聽懂了一厥歌,記上了一首辭一句詩,都靠那一時的感興及微妙的緣份,嗯,我信是這樣的。
當然,假若電影本質確是爛無可爛,就不用太認真了。